保障重于理財:如何科學認識分紅險?
2015-11-04 16:59:12 保險網 http://www.twitter-twitter.com
通貨膨脹和利率風險的變化為分紅險的產生創造了契機。分紅險既有保障功能,又兼抗通脹的理財特性,在當前資本市場跌宕起伏、經濟增速放緩、通貨膨脹回潮等的形勢下,由于其固定收益部分和保險保障能夠得到保證,又能獲得一定的紅利分配,因而受到投保理財者的熱捧,成為占比國內人身保險市場份額第一的險種,成為理財規劃中的“穩健派”。那么,如何正確科學地認識分紅險,投資者選擇購買時注意哪些投保信息,中國金融辦工作協會常務理事李新為讀者一一解析。
李新表示,與股票、貴金屬這樣激進的投資產品相比,分紅險風險很低,它的投資方向主要是存款、債券等中低風險產品,期限長、回報穩定、受資本市場影響小,有著穩健的收益,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投保購買。它屬于一種比較長期的理財產品,一般情況下要持有10年以上才比較劃算。所以,分紅險適合有穩定收入且不急于使用部分資金的投資者,這個可以為未來資產保值,或者給孩子儲備未來的生活資金。
而對于那些急于尋找儲蓄替代品的投資者來說,可能分紅險并不是首選,因為分紅險中的分紅主要取決于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,所以投資收益并不能得到保證,很有可能會低于銀行定期存款的利率。此外,如短期內有大筆開支以及收入不穩定的人群不適宜購買分紅險,因為它不像萬能險,可以在經濟拮據的時候暫停繳費或者隨意的部分進行領取,如果繳費斷檔,會對投保者造成比較大的利益損失。
關于分紅險的繳費方式,李新介紹,有一次性付清保費的躉交和分期繳費兩種。單從費率上來看,躉交要比期交便宜,但考慮到一次性支付資金的利息成本和機會成本,兩者并無優劣之分。到底選擇哪種繳費方式應因投保目的而定,若投保者以防范風險、保障利益為目的購買保障型險種,建議選擇期繳。這樣既可以分攤保費壓力,又可用盡量少的投入,轉移可能發生的較大風險,如人壽險、重疾險等險種。若投保者偏重投資理財購買投資型險種,且有較強的支付能力,則選擇躉交比較劃算。因為相同的保額交費期越短,總的支付金額也較少。
李新提醒投資者注意,多數投保理財者容易陷入把分紅險當成純粹理財產品的誤區,總喜歡把分紅保險與銀行存款、股票、證券等進行比較,而且單一用“收益率”衡量分紅產品和其他金融產品的優劣。他告誡投資者,由于功能和作用不同,多種理財產品并沒有可比性,單一的“收益率”并不能完全反映分紅險的實際收益情況。分紅險總歸是保險,理財不是它的根本功能,它最基本的屬性仍是壽險的保障功能,如人身保障、滿期給付等,保險責任和保險金額在保險合同中都有明確的約定。對投保者來說,一旦簽訂分紅保險合同,在合同有效期內,不管紅利分配多少,保險合同所載明的除分紅外的其他保險保障和保證收益均不會變動。
然而任何投資都有風險,分紅保險也不例外。在李新看來,分紅險產品設計最主要的誘惑是“紅利”,可以讓被保險人在享有固定保障利益的同時,還能以紅利的形式分享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。他指出,值得注意的是,分紅險紅利多少與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高低直接相關。通常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越高,年度分紅率越高。據相關規定,保險公司可以將每年的可分配盈余的70%用于分紅。但如果市場行情不好,保險公司投資收益下滑,實際分紅還有可能為零,起不到抵御通貨膨脹的作用。